徐道獲(1962年生於韓國首爾)曾於韓國國立大學主修東方油畫,其後分別在羅德島設計學院及耶魯大學學習油畫及雕塑。自九十年代中期,他開始對傳統個人空間的概念提出質疑,並對其概念在實體及隱喻呈現方面的變維及移動性進行探索。多年來,徐道獲的裝置、繪畫、雕塑和電影作品一直備受國際關註,當中探討的主題包括藝術家的個人經歷和家族歷史,如「家」、「遷徙」、「回憶」和「個體」等。徐道獲認為我們所居住的空間也含有心理的力量,而他嘗試在這些居所以外的地方作品中把記憶、個人體驗和安全感具像化。
徐道獲先後在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及耶魯大學獲得藝術學士學位(1994年)和雕塑的藝術碩士學位。他曾在眾多美術館及博物館舉行個人展覽,包括丹麥奧胡斯藝術博物館(2018年,即將展出)、日本十和田現代美術館(2018年)、美國弗裏斯特視覺藝術中心(2018年,即將展出)、美國華盛頓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2018年)、美國麥迪遜當代藝術博物館(2017年)、美國聖地牙哥當代美術館(2016年)、美國辛辛那提現代藝術中心(2016年)、美國克利夫蘭現代藝術博物館(2015年)、日本東京森美術館(2015年)、美國奧斯汀當代藝術博物館(2014年)、韓國首爾國立當代藝術博物館(2013年)、日本金沢21世紀美術館(2012-2013年)、日本廣島市現代美術館(2012年)、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2012年)、韓國首爾三星美術館(2012年)及英國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2011年)。他亦曾參與多個群體展覽,包括意大利威尼斯第16屆國際建築展覽(2018年)、西班牙萊昂卡斯蒂利亞當代藝術博物館的「Shelter in the Storm. A Look at the Exile in the MUSAC Collection」(2018年)、奧爾布賴特·諾克斯藝術館的「Art of the Senses」(2017年,即將展出)、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館的「No Place Like Home」(2017年)、美國洛杉磯哈默博物館和曼尼爾私人收藏博物館的「Apparitions: Frottages and Rubbings from 1860 to Now」(2015年)、韓國首爾三星美術館的「Beyond and Between」(2014年)、皇後區藝術博物館的「Shades of Time: An Exhibition from the Archive of Korean American Artists, Part Two 1989 - 2001」(2014年)、 美國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的「Homebodies」(2013年)、韓國大邱藝術博物館的「Dislocation」(2012年)及韓國果川國立當代藝術博物館的「Peppermint Candy: Contemporary Korean Art」(2009年)。徐道獲曾參與多個雙年展,包括新加坡雙年展(2016年)、南韓第9屆光州雙年展(2012年)、英國第6屆利物浦雙年展(2010年)、意大利威尼斯第12屆建築雙年展(2010年)、第8屆伊斯坦布爾國際雙年展(2003年)、第13屆悉尼雙年展(2002年),並作為韓國代表出席了第49屆威尼斯雙年展(2001年)。其作品可見於多個國際公營以及私人收藏,包括美國紐約現代美術博物館、美國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美國紐約所羅門·古根漢美術館、美國洛杉磯縣立美術館、美國沃克藝術中心、英國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奧地利維也納Thyssen-Bornemisza Art Contemporary Collection、荷蘭弗爾林登美術館、韓國首爾三星美術館、韓國首爾Art Sonje Center、日本東京都現代美術館、日本東京森美術館及日本金沢21世紀美術館。
在2013年,徐道獲被華爾街日報雜志選為「Innovator of the Year in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