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西莉亞·維庫納(1948年生於智利聖地亞哥, 現於紐約及聖地亞哥生活和工作)的創作融合了詩歌、表演、概念主義及紡織工藝,深入探討現代世界所熱切關注的議題,包括環境生態、人權和文化同質化。藝術家出生及成長於智利聖地亞哥。1970年代,智利軍方發動暴力軍事政變,把當時的薩爾瓦多·阿葉德(Salvador Allende)總統推倒,維庫納隨後被流放。這種無常的感覺及對智利土著歷史文化的敬意一直伴隨著藝術家,深深影響著她往後的藝術生涯。
維庫納於1960年代在智利生活期間,開始創作一系列名為「precarios」的小型雕塑,這種充滿詩意的作品使用了羽毛、石頭、塑料、木材、電線、貝殼、布以及其他人體毛髮。 她一般會使用繩子把這些小型雕塑輕輕的綁在一起,讓作品看似是自然地聯繫。作品的脆弱和短暫性尤其重要,維庫納初期更會在海邊創作,讓作品隨海浪隨意飄走。 同期,維庫納對古代的「奇普」(Quipus) 產生了興趣,「奇普」是一種印加文化中以彩色繩結紀事和交流的方法。她初次編織的經歷可追溯到70年代初,但不久之后她開始用羊毛製作獨特的「奇普」,作為一種短暫和場域特定的裝置作品,將編織和紡紗的儀式與聚會、詩歌和表演結合在一起。 相比維庫納其他作品,她在70年代創作的超現實具象繪畫更明顯地體現了其個人和政治色彩,對當時智利不明局勢和隨後被流放的經歷作出回應。另外,她的畫作也參考了16世紀拉丁美洲藝術家的創作精神。拉丁美洲被西班牙征服後,當地的畫家被迫為天主教會繪畫天使和聖人,但他們同時會創作一些微妙隱晦及具顛覆性的作品。在維庫納的畫作中,她以神話化的個人、政治和文學人物代替宗教偶像,以紀念他們。
維庫納於1971年在智利大學美術學院取得藝術碩士,並於1972至73年間在倫敦大學學院斯萊德美術學院繼續研究生課程。她曾在眾多美術館及博物館舉行個人展覽,包括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當代藝術館(2020年)、美國佛羅里達州北邁阿密當代美術館(2019年)、荷蘭鹿特丹的威特·德·威斯當代藝術中心(2019年)、美國華盛頓西雅圖亨利美術館(2019年)、美國費城當代藝術學院博物館(2019年)、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衛克斯那藝術中心(2019年)、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美術館(2018年)、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2018年)、美國柏克萊大學藝術博物館及太平洋電影資料館(2018年)、立木畫廊紐約(2018年)、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大學紐鮑爾學院(2018年)、美國紐澳良當代藝術中心(2017年)、智利聖地牙哥記憶及人權博物館(2014年)、智利聖地亞哥國立美術館(2014年)、法國梅茨的洛林區域當代藝術基金(2013年)、美國羅格斯大學女性與藝術學院(2009年)、美國紐約繪畫中心(2002年)及波爾德當代藝術館(2002年)。維庫納亦參與過多個雙年展,包括美國紐約所羅門·R·古根漢美術館的「Artistic License: Six Takes」(2019年)、美國洛杉漢默美術館的「Radical Women: Latin American Art 1960-1985」(2017年)(巡迴到紐約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及巴西聖保羅州立藝廊(2018年)、希臘雅典第14屆文獻展(2017年)、美國洛杉磯哈默博物館的「Radical Women: Latin American Art 1960-1985」(2017年)、澳大利亞第18屆悉尼雙年展(2012年)、美國波士頓現代藝術學院「DANCE / DRAW」(2011年)、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ONLINE, Drawing Through the Twentieth Century」(2010年)、美國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的「WACK! Art and the Feminist Revolution」(2007年)、美國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第12屆惠特尼雙年展(1997年)及美國波士頓現代藝術學院、美國國際女性藝術博物館、英國倫敦白教堂美術館及澳大利亞西澳美術館的「INside the VISIBLE」(1996年)。其作品可見於多個國際公營以及私人收藏,包括紐約所羅門·古根漢美術館、英國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法國梅茨的洛林區域當代藝術基金、智利聖地牙哥當代藝術館、智利聖地亞哥國立美術館、美國伯克利藝術博物館和太平洋電影資料館及美國德薩斯布蘭頓藝術博物館。
維庫納曾在美國、歐洲及拉丁美洲出版20冊詩歌集。她的片目包括紀錄片、動畫及視覺詩。她曾獲多個獎項,包括美國的「The Herb Alpert Award in the Arts」(2019年)、「The Anonymous Was a Woman Award」(1999年)及安迪‧沃荷視覺藝術基金會獎(1997年)。在2015年,維納被委派為美國康內爾大學的「Messenger Lecturer」。
藝術家照片由Daniela Aravena拍攝